單元簡介
學思達除了影響台灣教育圈幼兒園到大學、各學科領域的教育夥伴,更重要的是,學思達教師本身不斷精進、永保創新、樂於分享,持續為學思達注入新元素,不斷提出有效的教育創新案例。
本單元共有五位核心講師分享創發成果。面對教學現場「學生程度差異太大」、「學習動機不足」,國中數學劉繼文老師和高中英文鄭博仁老師不約而同借助科技的力量,在課堂落實「因材施教」,並扎實地訓練學生線上自學能力;藝術領域黎曉鵑老師借鏡「7 Habits」工作坊,研發專屬於學思達教師的牌卡工具,讓老師能將腦海中的課程設計「可視化」。未來除了幫助教師發展學思達課程,更可以廣泛應用在培訓坊、共備社群,幫助老師們共同開展、辯證課程設計及實務做法。最後,作為108課綱教育革新的重要理念之一,林姿君、李雅雯、孔慶麗老師分別就國小、國中、高中教學現場分享「跨領域主題式教學」融入學思達的教學案例,期許能夠提供與會教師課程發展策略,以及過程中獲得的珍貴經驗。
本單元共有五位核心講師分享創發成果。面對教學現場「學生程度差異太大」、「學習動機不足」,國中數學劉繼文老師和高中英文鄭博仁老師不約而同借助科技的力量,在課堂落實「因材施教」,並扎實地訓練學生線上自學能力;藝術領域黎曉鵑老師借鏡「7 Habits」工作坊,研發專屬於學思達教師的牌卡工具,讓老師能將腦海中的課程設計「可視化」。未來除了幫助教師發展學思達課程,更可以廣泛應用在培訓坊、共備社群,幫助老師們共同開展、辯證課程設計及實務做法。最後,作為108課綱教育革新的重要理念之一,林姿君、李雅雯、孔慶麗老師分別就國小、國中、高中教學現場分享「跨領域主題式教學」融入學思達的教學案例,期許能夠提供與會教師課程發展策略,以及過程中獲得的珍貴經驗。
林姿君
台北市濱江國小 |
跨領域主題式教學:跟著音樂去旅行 (國小)
從古典音樂欣賞與融入各科課程為發想,可以有簡單具體易操作的課程脈絡,最重要的是,跨領域的音樂主題教學適用於非音樂專業的老師們一起協同合作。 講師簡介: 台北市濱江國小 級任導師 喜歡探索各種創新教學法,卻仍對自己的教學充滿困惑,直到遇見學思達後,打通教學任督二脈,豁然開朗,因為讓學生透過自學、分組討論思考、上台表達。2014年成為台北市第一位開放教室的國小老師,於亞洲地區進行超過65場的學思達公開課。曾獲選教育杏壇芬芳錄、翻轉創意教師、全國Super教師,2017年香港教育博覽會擔任講座與公開課講師。目前為北區學思達共備工作坊召集人。 |
黎曉鵑
台北市中山女高 |
學思達牌卡應用
學思達牌卡係以學思達理念為架構,將學思達教學步驟和學思達五力,轉變為一套可靈活運用、可視化的教具,現階段提供講師們在培訓工作坊運用,並計劃未來可提供老師們於培訓後設計課程時使用。在牌卡的翻動挪移當中,認知與思考因而迸發、核對、印證、重組或創造,思考歷程變得清晰可見。至今,學思達牌卡開發已約莫半年,亦於核心講師的巧思下,變化出不同的操作方式,將一併於短講中與大家分享。 講師簡介: 台北市中山女高 美術科、藝術生活科教師 以學思達深切落實原初的教學理念,開發學生更多創造力、鑑賞力、表達力。 致力於為學生營造安心自由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表達個人見解、具備選擇美好事物的能力,以及創造力的學習,並能將美感素養落實於生活中。認同學思達教學法的務實性,遂開始摸索在藝術教學上的可能,2013年開始編撰學思達講義,實際實施後,欣喜於自己和學生的成長與轉變,學思達教學法的介入,更能深切落實原初的教學理念,讓每位學生在體驗式學習中,開發更多創造力、鑑賞力、表達力。於2018年開始開放教室。 |
李雅雯
臺中市至善國中 |
「大風吹,吹什麼?」
資源有限,創意無窮。 我是一個地理老師,面對一周只有一節的課堂時間,最想要的是「簡單機制」,讓小小的改變就能創造大大的效果,讓原本卡卡的學思達課堂變得更為流暢優雅。怎麼讓課堂上的國中生,從不說話到願意說話?再讓這一群學生,願意專心傾聽組員表達,讓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是每一個人的事情呢?不需要龐雜的行前作業,也不需要複雜的遊戲規則說明,這場年會將跟大家分享很簡單的小改變,卻帶給我課堂大突破的機制! 講師簡介: 臺中市至善國中 地理科教師 教書十年,因為歲月而領到十年資深優良教師證書。省思過去十年的課堂講述教學,欣賞自己是一個認真備課的老師,但對於「教學優良」四字卻望之卻步。十年,是我的教學青春期,蠢蠢欲動的心,遇到了學思達,在2016年鼓起勇氣,踏上第一屆亞洲學思達年會擔任新秀教師,從此走上教學分享這條路。 2016年起,透過臉書持續記錄分享自己的教學;2017年起,隨時開放教室,主持跨校共備社群,擔任社群召集人至今。2017年榮獲臺中市special教師,2018年擔任教育部分組合作學習亮點教師,2019年與校內教師合作專案,成為親子天下2019教育創新100教師、2019未來教育台灣100教師。 |
孔慶麗
台南市大灣高中 |
跨領域課程合作:大灣學 (高中)
新課綱教學,希望學生走出分科學習的象牙塔,看到更開闊的視野,這對學思達老師不是挑戰,而是可以大展身手的機會,因為我們有開放的心態、積極的學習動力,也希望將這樣的心態傳達給學生! 介紹如何找尋跨域社群合作的夥伴,如何以雲端共備建立課程模組,如何在跨域課程中以學思達精神導入課程設計,形成教師教得愉快、學生學得快樂的跨域課程! 講師簡介: 台南市大灣高中 地理科教師 除了學思達動人的學習課堂,當逐年編修講義時,又拾起更多教學相長的樂趣。 很慶幸自己選擇了老師的職業,能和年輕孩子交流、陪他們成長,自己因而常能有年輕的心境,但是如何讓學生學習得更好,則是教書二十多年自己一直持續追尋的目標。當我自認為已經進入教學成熟期時,卻看到越來越多學生專注力下降、或不敵手機的誘惑,如何讓每位學生都能回到教學的情境內?當我如此思考時,接觸到學思達的教法,開始嘗試學思達教學五年多來,除了看到讓我感動的學習課堂,當我逐年編修講義時,又拾起更多教學相長的樂趣。 |